番茄的由來

 

16世紀歐洲人相傳吃了這種果實的人會變成狼人,因此當時被人叫做「

狼桃」Wolf Peach),這也是番茄學名中lycopersicon的由來。因此番茄一直以

觀賞植物或藥用植物存在於歐洲,也有一些別名流傳於世,如金蘋果、愛情果

等名稱。直到18世紀,才有人冒險吃了番茄。當時有一位法國畫家看到番

茄如此誘人,便萌生了吃吃看的念頭,經過一番思考後,他終於壯著膽子,冒

死吃下了一個番茄,並穿好衣裳躺在床上 等待「死神」的降臨。然而過了老半

天也未感到身體有什麼不適,便索性接著再吃,只覺得有一種酸甜的味道,身

體依舊安然無恙。雖然這位畫家的 親身體驗證實番茄的安全,但在歐洲到

19世紀中才普遍開始食用番茄

臺灣則是在荷蘭人佔據臺灣時期,於1622年引進做為觀賞用,直到了19世紀

末,日據時期日本人再引進栽培品種,並由農業試驗機構推廣,而成為高經濟

價值的蔬果兩用園藝作物,因其特殊的『臭青』氣味而被稱之為臭柿仔。臺灣

南部,因加工番茄之大量推廣後,加工產品外銷為國家賺進大量外匯,促進了

農村經濟發展,而被稱之為甘仔蜜。

 


番茄的種類

番茄有大小差別 ,大番茄歸類為蔬菜 ,常常被當烹飪食材蔬菜 ,小番茄則常作為點綴以及當水果吃。

 

大番茄:

 

牛番茄

黑柿番茄

 

小番茄:

 

小蜜番茄

聖女番茄

玉女番茄

秀女番茄

桃太郎

金蜜番茄

橙蜜香番茄

 

--------------------------------------------------------------------------

番茄詳細資料:

牛番茄

「牛番茄」之名引自荷蘭,特色就是果肉膠質多,跟一般的番茄汁多易爛不同故歐美人士習慣拿來燉煮牛肉而得此名稱。牛番茄的色澤鮮豔,肉質肥厚,含大量的茄紅素,維生素C含量是蘋果的10倍,並含有豐富的果膠質、檸檬酸、蘋果酸等有機酸,不但低熱量且高纖維。

料理:

廣受台灣人喜愛的番茄牛肉麵,作法類似義大利麵的醬汁,先把含有豐富茄紅素的牛番茄放入水裡燙過,再剝皮、切丁,並加入絞肉熬煮成濃稠的番茄湯;牛肉湯汁則是用紅燒川味方式燉煮,為了讓牛肉入味,辣椒、豆瓣醬爆香後,把切塊後的牛腱肉倒入鍋內一起炒,這樣子牛肉的肉質會更Q,味道又酸又辣的濃稠湯汁,很適合年輕人口味。

 

 

黑柿番茄

台灣最早種植的特有品種,又稱為一點紅番茄,最大的特徵是外皮會同時帶有綠色和橘紅兩種顏色。

料理:

黑柿仔的皮較厚,生食、入菜都很適合,是台灣人最熟悉的味道,台式家常菜番茄炒蛋便多是使用黑柿番茄。另外,在南部地區也有相當特殊的吃法,會將黑柿番茄切片後沾醬油、白糖粉和薑末等調製成的醬料食用 。

 

小蜜番茄

果實顏色比聖女略淡一些、形狀為橢圓形。皮薄汁多、甜中略帶有酸味。果實硬,耐長時間的運輸和儲存。

 

聖女番茄

聖女番茄是台灣常見的一種小番茄 ,主要的栽培地區以中南部較多,屬於不停心型小果番茄,成熟的聖女番茄果實呈長橢球型,長度約 1~3 公分,重量約 10~20 公克,表面光滑,果肉也是紅色的,番茄子為黃色,多汁且甜度高,季節產量大、價格低廉、營養豐富,尺寸小巧,洗乾淨就可以直接食用,讓聖女番茄成為非常受消費者歡迎的一種水果。

 

 

玉女番茄

果實呈長橢圓形,比聖女甜度更高,可以達13度,果色鮮紅亮麗,果形整齊美觀;糖度可達9.3%左右,風味甜美,肉質細緻,種子少,硬度佳,很多農民朝著有機的方向走。

 

秀女番茄

果實橢圓形,完熟果粉紅色,皮薄汁多。果重約19公克,糖度達9度,風味甜美。

 

 

桃太郎

宜蘭礁溪的「桃太郎」,又稱作溫泉番茄,改良自日本品種而成。桃太郎果實的最大特色是末端突起,皮薄多汁而口感細膩,吃起來粉粉的很是特別,適合當水果品嚐。

 

金蜜番茄

長橢圓形,未熟果淡綠色,成熟果黃色,硬度高。

 

 

橙蜜香番茄

果色於甫成熟時轉均勻橙黃色且無綠色雜斑,而完熟時轉橙紅色;果肉厚耐裂果性強、適宜貯藏運輸,果重約20公克,若肥培管理得宜糖度可達14% Brix以上。高雄美濃以及路竹都有提供現採體驗,果實真的非常甜美,細細品嘗還有一種特別的香氣。

TOP

有問題請聯絡我們

G-mail: 123456789@gmail.com

Facebook: 番茄同好會